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玉文化研究 >
玉文化研究
  • 【玉文化研究】品味楚人佩饰--精致美观的实用佩饰(二) 发布时间:2016-08-04 14:23 浏览数:
作者: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喻燕姣
 
 一、精 致 美 观 的 使 用 佩 饰   
1.4 带及带钩
■ 带子的位置:
《礼记·深衣》: “带下毋厌(压)髀,上毋厌(压)肋,当无骨者”。即正当腰部。
■ 带:
楚国的衣带有革带和丝带两种。它们附在衣服的外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 革带:
是皮制成的衣带,在楚墓中发现较多,既有实物,也有遣策记录。楚国的革带一般都较宽,既有素面的,也有镂孔的。
楚简中,有“革带”和“缂带”两种名称。
江陵望山2号楚墓出土的遣策有三革带、一缂带之名。
湖北江陵九店410号楚墓出土的镂孔革带,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该革带出土时对折两次放于边箱中,由两层皮革粘连而成,其毛面向外,其上透雕变形蟠螭纹,一端边缘有一个三角形穿孔,带长100、宽13.9厘米,是一件实用品。
原物
复制品
■ 丝带:
在楚墓中发现较多,一般为组、绣、锦和绮等质地的丝织品制成。
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墓主的外层绵袍之上系有一件完整的丝带。
丝带是由手工编的组所制成,于前腰处扣成活结。丝带的左侧系组带,穿系佩饰。
 

马山一号墓衣服上的丝带与佩饰
 
  江陵九店410号墓出土丝带,长77.1、宽55.3厘米,一端有椭圆形孔,另一端并列有三个椭圆形孔。出土时其旁还伴出一件铜带钩。
《礼记·内则》:“男鞶革,女鞶丝。”
 
湖北江陵九店东周楚墓出土木俑 腰部系有丝带
 
湖北江陵九店东周楚墓出土木俑腰部系有丝带线图
 
■ 带钩
与带相配使用的为带钩,因为带的系结大多用钩连接。目前发现的楚国带钩有金质、玉质、铜质等质地的。带钩是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
金带钩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错金银龙凤纹铁带钩 长46.2厘米,宽6.5厘米
江陵望山1号楚墓所出土
错金嵌绿松石铜带钩 战国 
长17.5、宽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琴面错金铁带钩 战国 长9厘米
1980年临澧县九里一号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棒形错金铜带钩 战国 
长14.6、径0.6厘米
1980年临澧县九里一号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古代服饰没有纽扣,一般用丝带系结,然后束系在腰间。束带常见有两种:直接束系的丝质带,兽皮制作的革带。革带因质地较硬无法直接系束,便用带钩连接,即用带钩钩住另一端的环或孔眼,故带钩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常出土于墓主腰部。带钩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钮起固定作用。玉带钩最早见于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 春秋时期有玉襟钩,是上衣交领下方的小钩,相当于现代的纽扣。战国玉带钩是春秋时襟钩的改进型,形体加长而更便于腰部应用,并基本定型。楚国带钩有玉、金、铜等多种材质,质地、纹饰不同代表不同的等级和身份。此件玉带钩钩为马首,在楚地不常见。
马首云纹玉带钩 战国 长6.9、宽1.9厘米
1964年长沙五里牌五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楚国玉带钩
曾侯乙墓出土玉带钩
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4.8、宽2厘米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2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带钩
河南淮阳平粮台16号楚墓出土
玉带钩 战国中期 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
错金嵌玉铁带钩 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
 
■ 玉带钩的演变
良渚玉带钩——春秋玉襟钩——战国玉带钩
燕下都铜俑带钩佩戴线图
 
  战国以后的玉带钩形制,已与战国玉带钩的形制无多大差异。
 
西汉玉带钩
南朝玉带钩
元代带钩
明代带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