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从“四大国宝”看北派玉雕的艺术特征(上)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2017年06月27日 08:27

图片


中国翡翠四大国宝相信诸位都有所耳闻,然而这四件国宝作品得以完成的传奇经历以及当时国内顶尖一代玉雕大师们呕心沥血的努力,可能现在的人知道的并不多。


图片

这四大国宝是《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览胜》《四海腾欢》,是由北京玉雕宗师王树森倡导,北京玉器厂的玉雕大师和技工,利用国藏四块大型高品翡翠,从1982年开始,耗时八年精雕而成的“惊世翠宝”。1990年“四大国宝”荣获国务院嘉奖,同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

有人认为:“四大国宝”就其艺术成就而言,是把北派玉雕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凭借着巨型高品材料优势,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器型体量,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工艺技法都达到了一个巅峰。迄今为止,虽有过很多尝试突破的作品,但从未超越“四大国宝”的水平。


因此,解析“四大国宝”的艺术成就,对评价北派玉雕的艺术特征及其在全国玉雕界的重要地位,有了现实的客观标准

图片

“道法自然”的宏大主题


图片

名称:《岱岳奇观》  主创:王树森、陈长海、张志平图片


《岱岳奇观》设计图稿(珍藏版)


图片
《岱岳奇观》制作中

前排左起:王树森、王仲元、崔万卷

后排左起:蔚长海、郭石林、赵立平、董文钟、韩家桓


01

不朽的艺术作品必须有不朽的主题(题材)


一般门类的艺术家在创作中,题材是最先酝酿形成,然后再以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而玉雕则是以天然玉石为创作对象的,其大小、形状、颜色、质地都是先天的。玉雕大师必须通过对璞玉的表面观察及局部解剖来对内部质地、纹理、色彩等进行分析判断,这称之为“相玉”或“问玉”。相玉在整个治玉过程中最为关键,直接关系着题材创意和造型设计,决定着玉雕作品的艺术价值,故谓“一相抵九工”。

 

图片“一号料”重363.8公斤


工美大师对“一号料”反复分析研究,几经调整方案,最后设计为“山子”,借鉴杜甫的《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作品充分表现泰山的雄伟气势和深邃意境。


图片
《岱岳奇观》完成初步设计


02

“阴阳割昏晓”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原料阴阳两面色泽分明的特点,表现出“阴阳割昏晓”:阳面雕刻出红日东升、山峦挺拔、树木青翠;阴面塑造夕阳西下、牧人晚归。阴阳交映,意境深远,令人心旷神怡!


   工美大师的绝妙之处在于:利用右侧边缘的一块极为难得的色泽鲜丽的翡,雕刻成一轮红日隐现于彩云之间。在正面看,它是红日初升,照耀着泰山的山岚草木;而到了背面,它便成了夕阳西下,迎接着夜幕的降临。其神妙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正面:红日东升                 背面:夕阳西下

 

03

“道法自然”


整个作品是中国山水画的立体再现:山峦叠翠、古木参天,雄伟的中天门、险峻的十八盘、入云的天街、凌空的玉皇顶,在红日东升五彩云霞的照耀下,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沟崖上的避尘桥、孤险的天柱峰,悠闲的羊群、欢快的云雀、晚归的牧羊人,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派“天人合一”的祥和景象……整个作品是仰望“天行健”,俯视“地势坤”,好一个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大自然!


“道法自然”——这是老子的最高形式的自然宇宙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文化,凝聚着华夏文明辉煌的智慧,谓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图片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互易。《岱岳奇观》前后两面构思截然不同。仔细观赏,但见阳面:山岭雄峻,岿然耸立,巍然挺拔的山体,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特质,似可触及到那种刚毅不屈的气概;再看阴面:林木神秀,青山郁翠中,掩映着座座梅亭,映衬着片片云朵,神鹿奔跑,仙鹤翱翔,表现出中华民族包容万物的宏阔胸襟,质朴敦厚、宽仁博大的精神。作品中蕴含的深邃哲理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启迪。

 

图片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4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派大师们继承其始祖“全真道人”邱处机对宇宙自然的领悟,发扬元代玉雕的豪迈粗犷、生动奔放的风格,以极为概括的手法表现泰山的雄伟壮观、春意盎然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概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北派大师们的玉雕精品如云,仅从“四大国宝”而言,无论《岱岳奇观》中泰山的奇观异景,无论《四海腾欢》中奔腾的云龙九现,还是《含香聚瑞》中神奇的龙凤龟麟,还是《群芳览胜》中怒放的珍奇花卉,无不是体现出“道法自然”的宏大主题,这是北派玉雕的最显著、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图片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艺术境界


图片

 名称:插屏《四海腾欢》   主创:郭石林


图片
 《四海腾欢》设计图稿(珍藏版)


图片
郭石林大师在精雕《四海腾欢》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用简约放纵的笔致表现雕刻对象的意态风神,使之达到“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艺术境界,这种“大写意”是北派玉雕的又一显著的艺术特征。


01

“要做就做成最大的”


“四号料”重77.8公斤,形状虽然规整,但厚度很不均匀,中部下凹,仅厚7.8厘米,而且有一条几乎横贯左右的绺裂。玉雕大师根据料的色泽、纹理、绺裂分布情况,冒着切料过薄而随绺断裂的风险,大胆地将料剖成四片,使拼接后的插屏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三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插屏


图片
四号料被剖成四片

 

设计上随材料拼接纹理采用横卧的“ W ”形构图,形成了强烈的起伏冲击力和节奏感。画面上波澜壮阔的云海背景中九条神龙腾跃,神龙威猛的气势与云海翻滚、闪电雷鸣合为一体,整体画面大气磅礴,极具震撼力!

 

02

“九重真龙出”


       工美大师推陈出新,设计的九条龙造型各异,汲取汉唐时期龙的刚劲威武、剔除其凶猛狞厉,汲取明清时期龙的雍容华贵、剔除其臃肿呆板,把龙的形态处理到最佳形态:雄猛而威严,矫健而飘逸,神奇而不怪异,洒脱而不张狂。那四海腾欢的神龙是“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奔放豪迈、桀骜不驯的中华民族精神。作者这种随性自由、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出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和对民族振兴的真诚渴望。


图片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03

“可贵者胆大,所要者魂”


“大写意”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国画大师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郭石林大师以“最大的功力”将九龙藏在茫茫云海之中,龙身若隐若现,达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效果;又以“大的勇气”,以粗犷豪放为基调,使神龙昂首天外,腾飞云天。二者皆有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气概,使艺术作品真正进入到“返虚入诨、积健为雄”的境界,一面仿佛进入到一种浩淼、虚空的艺术空间,任意作自由无阻的翱翔,体现“返虚入浑”“自强不息”的无限动力;另一面又有真体内充、真力健满的恢弘气韵,是“积健为雄”“厚德载物”的内在精神源泉。《四海腾欢》达到的艺术境界令人惊叹!


图片
神龙见首不见尾


04

形象与神韵


工美大师以“大写意”的手法纵情挥洒,却又能不逾越严格“写实”的规矩,忠实地运用形象“造型语言”。一般说来,中国艺术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但形象与神韵不可分离:神者,乃形象之升华;韵者,乃形象之气场。

图片
造型:一趾一爪一鳞一角都刻画入微

《四海腾欢》作者充分利用原料的天然优势。该料地子滋密,水头足,透明度好,大面积绿色、青色、白色、夹有藕粉色。设计师以最佳的绿色雕作九龙,以白地、青地、藕粉色雕作云、水、气,烘托出大气磅礴的时空景象。龙的造型,以深浮雕的技法,一趾、一爪、一鳞、一角,都刻画得丝丝入微;在白地、藕粉色、浅青色等部位则以浅浮雕的技法雕琢为云水波纹。同时,运用原料上颜色相互交错的特点,巧妙地处理好九龙和云海、水波的关系,使形体相互缭绕,色彩交相辉映,真正做到了“形象升华,气韵炫成”,表现了九龙“闹”海、四海腾“欢”,形象与神韵结合的最高意境。

在这种描绘中,不仅体现轻重、深浅、疏密、聚散等节奏韵律的自由抒发性,而且充分注意到写生、写实的严格造型性,并使二者达到高度完美融合,表现出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在创作实践中的很高成就。

图片

未完待续

文章转自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

纠错、投稿、入会

联系编辑 微信号:mjj-610

电 话:010-87664115(入会咨询)

邮 箱:2014yuwenhua@sina.com

官方网站:www.cjade.cn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9号联合国际大厦乙段B610-611号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部为主管单位,由全国著名的文博考古单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组织、玉雕艺术机构、玉器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

本团体的宗旨是团结国内外玉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雕刻家和相关大专院校、玉文化研究机构、玉雕艺术机构,开展玉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进行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举办展览、展示活动;开展玉文化创作及评比表彰,促进玉文化事业的发展;普及、推广玉文化知识,开展玉文化服务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做好玉文化宣传、出版、档案和专业网站的建设;承接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