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古玉知识 >
古玉知识
  •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二) 发布时间:2016-07-27 10:59 浏览数: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回卷形冠凤鸟(M2873-A)青玉质,较为温润,局部有沁蚀。扁体长形,雕琢清致。长喙下钩,圆眼扁首,首后冠粗壮向后伸展尾端回卷成小圈。胸腹浑圆,羽翅呈云纹状展开,尾翼卷曲下垂。腹下有短小的鸟足。长5.1、宽2.8、厚015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扁体长形鱼(2 M1:27、28)扁体长形,鱼头呈弧边扇形,尖嘴张开,圆形大眼。头与身之间以线条区分,界线明显。鱼身较为宽长,背脊上脊鳍呈多齿状,腹下前、后胸鳍轮廓清晰,似扉棱。鱼尾细长, 尾端上下略展呈尖状。残长7.15、宽1.2、厚0.4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扁体短宽玉鱼(M65:137-1A M65:137-1B )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青玉质,沁蚀严重,呈灰褐色。两件,形状大小相同。鱼头怪异,斜状大嘴,嘴下旁有小圆孔。鱼身较宽,背鳍细密如篦齿,腹鳍较为宽大。尾翼呈扇形。这种玉鱼的头嘴造型与出土的部分凤鸟的头嘴造型非常相似,会不会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也应该是一个有趣又值得考虑的问题。可不可以考虑它们之间是不是有相互转化的可能呢?长 5.9、宽 2、厚 2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玉琮(M28:67 ) 玉琮是一种很古老的礼仪玉器。叶家山出土玉琮不多,器形也简单。青玉,有光泽。局部有褐色沁蚀斑点。 内圆外方,矮射平口。素面无纹。高3、边长 4.6、孔径 3.7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有领玉璧(M28:56) 礼仪用玉,形体较大,时代可能更早,是属商代晚期的典型器物,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有出土。该器玉质较差,表明呈花褐色,局部泛青,沁为白、红、黄杂混花色。璧孔中有明显的对钻错位痕,孔边起凸领,凸领较为规整。璧面上以同心圆旋凿有凸凹弦纹为饰。凸领旁有凹弦纹一道,由内及外有较宽的五道凹弦纹在外侧凹弦纹边上有两道阴线细弦纹。相应形成七道凸弦纹。在较宽的五道凹弦纹中又有细线条的凸弦纹填充,形成了阴阳相合,粗细相套,高低参差,内外相递的形态,将简单的凹凸弦纹演绎成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格局,仿佛是一副星空上的众多星宿在旋转运行之中的情形,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玉璧礼天玉琮礼地的宗教礼仪功能,更为这礼天之器增添了许多的神秘感。直径 19.8、孔径 6.2、厚 2.5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玉璧(M65:150) 青玉,沁蚀较严重。扁体圆形,外侧较为粗糙。外径6.8、内径3、厚0.28-0.4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夔龙体璜形佩(M27:120-7B) 青白玉、玉质较为温润,局部有沁,表皮泛浅黄沁。器体为夔龙体呈璜形。夔龙一足。夔龙头之上刻阴线形成“臣”形眼,前端张嘴作吞食状,中有小圆孔。夔龙嘴上唇微翘。龙首之上有菌柄状角,龙角紧贴在细长的龙颈上方。龙角体上饰有减低凸现简单的云纹。龙的前肢及前足以极为简单的阴刻线条显现,肢体与腹背浑然一体。上、下肢分界明显,上肢肥硕,下肢细长。龙足露四爪,足前有小凸圆,二者之间有小凹界分。龙后体有较为明显的两个层次的界棱递薄递窄,尾端呈刀形。长 8.3、宽 0.2 厘米。此器时代特征明显,性质明确,璜属于礼仪用玉,以龙体和龙纹饰璜,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 商代、西周时已十分流行。该器时代应属西周早期。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凸圆首璜(M2:44) 桥形璜,欠规整。两端有小圆孔。长6.6、宽 1.9、厚 0.5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直援玉戈(M65:153)形体较大。青玉,质地较差,石化较为严重,有斑点沁。长援短内,直援直内。援面较宽,似有脊,双边有刃。斜边剑锋。短内略窄,尾端平直,有扉牙。内上有小圆孔。长7.5、宽2.15、内厚0.2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梯形首厚体柄形器(M65:26) 简报称之为玉圭,显然也是被属于误读误判的器物。实为一件平常的柄形器。该器较为厚实,为梯形首,长颈内束,上有数道细凸线。体较长,直边内敛,尖尾似剑锋。长9.5、宽3、厚4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宽首柄形器(2 M1:32)首为梯形,束颈。首、颈、身之间有明显的凸棱,分界明显。器身较长,边平直内收。底端平直,一侧抹角。长10.8、宽 1.6 - 1.9、厚 0.7 厘米。(图13-3)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宽首柄形器(M65:149)青玉,玉质较为温润。局部有沁。宽首梯形,短束颈,颈上有数道凸细线条。短身,两边向下内收。底为斜边尖锋形。长 10.3、宽 3.3、厚 0.3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勾云(龙凤)形玉佩(M65:146)勾云形玉佩是典型的红山文化装饰玉器,在西周墓葬中出现,很显然是属于红山文化的遗玉。玉质温润,青绿色。体呈扁长形,四角有较为粗壮的圆柱凸起,上下大小不一。在器的前后边沿上有大小不等的小凸棱。上端一侧一圆凸棱钻有小圆孔。器体圆润工整。从外轮廓看,好似一条盘踞的龙,龙首支撑在卷尾之上。而卷尾延伸到器中心,中心呈透雕作C云形孔,孔中的实体似勾云状,又似动物的卷尾,更似一只立状的凤鸟作回首状。从而形成了龙凤双首一体的造型。从整体上观察,器形好似由龙、凤体渐变为云,或由云演化为龙、凤过程之中的状况。看侧立的形象,就颇似站立状的龙体回首顾尾的龙纹,下端的柱凸似前后立足,上端的柱凸即为龙首上的蘑菇柱状角,而这种形状的蘑菇柱龙角,在商周时期是非常流行的形制。下面的造型很像一只凤鸟站立,作回首状的形象。这种龙凤一体的构成为后世的龙凤合体图形开了先河。勾云形器极有可能就是龙、凤的一种形态,龙、凤形态的一种造型。当然,作为神灵动物造型的龙、凤,本身就与天上的云有很密切的关系,完全可以将勾云形器视作为抽象化的龙凤,就应该更名称之为勾云龙凤形器。长9.3、宽 4.3、厚 0.35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兽形柄圆弧形玉觽(M65:135) 兽形柄圆弧形玉觽是商周时期常见的器物之一。类似造型在考古发掘中也多有发现。叶家山出土的这件器物为青玉质,无沁蚀,较为温润。器形似削刀,造型精巧,握部雕琢成一卷尾屈腿的爬行的虎,卷尾处形成一圆圈。虎首之上圆雕圆眼大耳,虎嘴大张,吞咬着一柱,柱前端为一尖刀形,而尖端凸圆。长8.5、宽1.4、厚 1.2 厘米。

 以上只是选择性的介绍了随州叶家山早期曾国墓地出土玉器的极少部分。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数量多,种类全,商周时期流行的器物大多都有发现,大致可以表现出“时玉”的时代面貌和特征,而出土器物中的“遗玉”,则保留了前世古玉的风格,或许也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任的寓意。出土玉器制作大多非常的精致,玉质精美者也较多,而对小片玉器的改制,说明当时玉料是非常的稀缺和珍贵。

  从现已经发表的资料可以看出,玉器都出土于大型墓葬之中,显然是与墓葬的等级相联系。出土的玉器位置也都是位于墓主人的棺内,显然是作为墓主人的佩饰入葬的,多为组佩的形式随身陪葬。尽管在行文中对出土玉器进行了分类,但它们都是作为玉组佩的组件而存在的客观事实是肯定的。至于每一件器物所包含的寓意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需要进行细致探讨的重点。限于文章的篇幅,不暂进行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