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古玉知识 >
古玉知识
  •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一) 发布时间:2016-07-27 11:00 浏览数: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的考古发现,荣获了2011 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而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起始于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2010 年岁末,湖北随州淅河镇蒋家寨八组的村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居然挖出了一批商周青铜器,发现青铜器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叶家山。所谓叶家山实际上是位于漂水东南岸的一块不大的高岗地。漂水是水的一个支流。事件虽然很偶然,但在随州也并非奇怪,言及当地农民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青铜器的事件,这在随州也不算第一次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类似事件多有发生。随州位于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随枣走廊的核心区域,历史上,尤其是先秦时期,有诸多的方国位于其中,而曾国是其最为重要的诸侯国。这次出土的青铜器,一是时代较早,铜器风格具有明显的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时代特点;二是青铜器出土的地点位于庙台子遗址附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掘的庙台子遗址的主要遗存时代为商周时期,青铜器与遗址遗存的时代相符。经考古钻探发现叶家山是一处重要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墓地。

  2011 年、2013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联合对墓地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8700平方米,发掘墓葬140座,马坑7座。出土青铜、陶、玉、原始青瓷等器物2100件(套)。叶家山考古发掘的部分资料已发表在《文物》、《考古》、《江汉考古》和《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其中包括有部分玉器资料。

  叶家山出土玉器大多应该是属于组佩的组成部分,极少是单独的器物。其器形包括有西周早期的器物之外,还有较多的前世的遗玉,包括有红山文化的玉器,如勾云器,商代的高领璧等。造型上多姿多彩,龙、凤、鹿、兔、鱼、蝉,还有半人半兽、半人半禽、龙凤合体的造型。以下将对叶家山出土的部分玉器进行分门别类的逐件介绍。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双首双身交尾龙(M27:121-23)白玉,玉质细腻温润,局部表皮有泛黄沁。器形呈“S”形,而造型极为特别,其双龙皆作昂首顾尾,龙首兽形,龙身蛇躯,以阴刻细线条勾勒轮廓,二龙龙躯交结为一体,似为双龙交尾状。龙尾微微回卷,相互抵在另一龙的颈、腭部。龙嘴大张,上唇翘起,阴刻有简易的梭眼;头顶凸有蘑菇柱状角,在蘑菇柱状角上刻有云形线条,似为龙耳。一只龙角上钻有圆孔。龙体各有凸出的棱,一为长方形,似榫;一似翘起的鳍,又像龙的足。长4.2、宽 2 厘米。“S”形龙造型,东周时期较为流行,而商周时期的极为罕见,目前仅此一例。双首一躯且作交尾状龙的西周玉器,也是属于孤品。而此二龙交尾造型与中国传统伏羲女娲是否相关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扁体爬行龙(M27:120-5)扁体爬行龙雕琢精巧,造型生动,形似走兽,动态感明显。原资料发表时被称之为玉虎,然观察其造型特征,其兽首上有龙所特有的蘑菇柱状角,故称之为龙更为准确。青玉,质地泛绿,杂质较多。器体扁平,雕琢龙形为行走状。兽首兽躯,凸肩翘臀,背内凹,长尾上翘回卷。龙首宽嘴凸鼻,嘴中部钻有一孔。阴刻简易梭眼,头顶蘑菇柱形角,上阴刻内卷尖角纹,似为龙耳。龙肢斜刻出似回纹形,刀法简练而轮廓清晰。下肢屈踞,龙爪着地,表现出强烈的力度感。龙的后肢简略为一小圆凸钮。尾体粗壮,上刻回纹连弧线,既添加了力度感,又增加了美感。长 10.6、宽 2.9、厚 0.4 厘米。这种造型的龙形,商周时期较为多见,该器的时代应是西周早期。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长角站立状玉鹿(M28:69)青玉质,较为温润,含较多黑色絮点,酱红色沁。造型为站立回首顾望状,肢体健壮有力,前后腿轮廓清晰,后腿宽大肥硕,臀部浑圆,微微翘起,有小短尾。腰、腹曲弧,长颈上扬,颈部钻有小孔。鹿首轮廓清晰,面目却较为模糊,似为凸鼻长嘴,梭眼大耳,眼以阴刻线条表现,而下颌部则雕有线条明显的小圆凸凹。头顶上有粗壮而长的鹿角,枝杈分明,惜有残断。长 6、宽 2.7、厚 0.3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屈踞状无角玉鹿(M28:145)青玉泛绿,杂质较多,红沁。鹿的前、后下肢弯曲作屈腿俯卧状。鹿体肥臀细腰,粗壮的长颈作弧形回转,鹿首作180度的反转,形成回首顾尾的造型,头颅后有轮廓清晰的叶形大耳。长形脸颊,嘴鼻雕琢明显,梭形大眼,下颌部雕有线条明显的小圆凸凹。此器在整体上显得线条柔美,神态恬静。长3.1、宽4.5、厚 0.4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大耳短颈站立状玉鹿(M1:10)形体肥大粗壮,为站立状,回首顾尾。短颈大头,头上有扇形大耳,张扬舒展,堪比兔耳。头颅上的额部与面部分别较为明显,脸面雕刻较为模糊,似为凸眼,凸鼻大嘴,下颌平直。鹿体背脊也较为平直,腹部较为肥硕。前肢直立,后腿前伸,小尾肥臀。颈部钻有小圆窝。长 4.2、宽3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兔(M1:33)该器轮廓清晰,特征突出,作昂首蹬伏状,形态生动自然。硕大的圆眼和尖长的大耳,彰显出兔的特征。长 5.25、宽 2.75、厚 0.1 - 0.25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扁平无冠翘翅鸟(M1:21) 钩喙圆首,圆眼短颈,硕身宽翅。鸟翅舒展,翅根作窝圆状,以线条刻画出羽毛,羽翅张开呈弧形上翘, 翅尾形成尖锋。鸟尾弧形下垂, 尾端呈鱼尾形。鸟足前伸,曲爪回钩。长3、宽2.8、厚0.4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钩形冠凤鸟(M65:147)青玉,局部有沁。长喙突出,圆眼短颈,首后有冠短小呈钩形。胸腹丰满,曲足展翅,尾翼下垂,在尾翼与翘翅之间有上翘的羽毛伸展,似刀形。长 4.2、宽 3.3、厚 0.6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雌性双鸟交尾状玉佩(M65:134) 青玉,玉质较好,有褐色沁蚀。雕琢精致,造型也极其美妙。扁平体,造型为双鸟相叠,上雄下雌作交尾状,动态感极强。雄鸟体形肥硕宽短, 首上有凸为冠,圆眼圆睛,两侧呈波形。鸟喙上翘下钩,形成圆孔。足踏雌鸟首,尾翼下垂。尾根部下垂圆圈。雌鸟体形健壮瘦长, 无冠,长尾回钩翻卷。双鸟体上羽毛雕琢的纹理清晰,而鸟的形态生动自然。长8、宽4.4、厚 0.7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双柱多齿冠立状凤鸟玉佩(M28: 65) 青玉,较为温润,质地中有较多的絮及斑点。局部有沁色。扁平体,造型为拟人形的直立状凤鸟。昂首钩喙,扁首圆眼,头顶立有双菌形多齿花冠,菌柱上雕有涡云纹。短颈挺胸,颈后披长羽冠。宽大的翅膀作云纹形,短粗的鸟足作直立状。尾翼自然下垂。鸟身上羽毛纹理清晰美观。长8.8、宽3.5、厚0.4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尖尾玉蝉(M27:121-7) 青玉温润,雕琢精美。宽额圆凸眼,尖嘴突出。头顶上刻有阴线三角形。颈部较宽,上有凸棱,与双侧斜线形成阳线三角形。两翼较长呈扇形,尾圆末尖,紧贴蝉身。中脊内凹,有线条装饰。蝉尾部凸出,斜尖状。 底面横向刻有数道浅槽,而喙呈倒尖形。长 4.5、宽 1.5、厚 0.6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圆尾玉蝉(M65:156) 青玉,较为温润。有沁蚀。二件,形状大小相同,一件沁蚀严重。 蝉体宽短,器身边缘呈波形。 头首呈山形,圆眼凸嘴,头顶有阴刻斜尖。颈部以两道凸棱表现。羽翼、背脊与蝉身浑然一体,以对称内卷“U”纹为轮廓,中间用横向的长短凸凹线条表现。蝉尾部浑圆。在颈部及近尾部钻有小圆孔。长 3.5、宽 1.9、厚 0.5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人首鸟身玉佩(M27:120-3)青玉,扁平体。造型为立状的人首鸟身。资料发表时称之为人龙形玉佩,有失准确。言人首而更像猴首。圆头凹脸,尖鼻长嘴,下颌前凸,臣字形眼,云朵形大耳。头顶上有S形小龙为角。鸟身明显,涡云纹形羽翅向后伸展,翅下似还有尾翼。腿似人的下肢,尤其是足部宽大。肩背上有凸出的扉棱,惜上下皆有残断。这种人首鸟身的玉器在商周时期较为常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长7、宽3厘米、厚 0.5 厘米。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出土玉器   鸟首人身形玉璜(M27:120-19)青玉,质较温润,色泽明亮,局部有沁蚀。扁平体, 造型为一站立的拟人凤鸟,其身下肢及足似为人体。 长喙钩形,扁首,大圆眼。头顶斜刃刀形,刀体上刻有曲折的线条形,似为冠。短颈硕身,身饰雷纹。粗壮的肢体显露出腿足,脚形尤似人足。长10.6、宽2.9、厚0.4厘米。